肺动脉栓塞是当前心血管疾病中位居前三位的致死原因,未经治疗的肺栓塞患者死亡率可高达20%~30%。近日,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张铠专家团队成功运用国内首款急性肺栓塞支架取栓系统Tendvia®,成功抢救了一位高龄严重大面积急性肺栓塞的患者。此次手术是Tendvia®肺动脉取栓支架系统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首次临床应用,其成功开展标志着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肺动脉介入治疗水平进一步提升,更进一步推动了取栓器械在急性肺栓塞介入治疗技术方面的应用与发展。
一、病例基本情况
70岁的高龄女性患者,外出买菜时突感心慌、出冷汗,随后倒地、意识丧失,被120紧急送至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经紧急处置,意识逐渐清醒,后转入神经内科继续对症处理。
完善相关检查: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FDP)51.91ug/ml,D-二聚体15.95ug/mL,CTPA检查报告提示:双肺动脉主干、右肺中叶及双肺上下叶肺动脉多发肺栓塞。诊断为严重肺血栓栓塞,随后转入普外科·血管外科治疗。
二、手术计划
考虑患者血栓累及肺动脉主干、高龄、全身溶栓出血风险较高,单纯抗凝血治疗周期长,传统的导管溶栓或碎栓治疗效果欠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恢复慢,为尽快解除患者肺栓塞猝死风险,同时最大程度确保治疗有效和患者安全,普外科·血管外科张铠专家团队进行充分讨论和风险评估,排除手术禁忌症后,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决定采用微创介入技术——经皮肺动脉血栓清除+肺动脉造影+肺动脉溶栓手术。
三、手术过程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麻,穿刺右侧股静脉并置入血管缝合器进行预理缝合,置入11F血管鞘,行下腔静脉造影,下腔静脉通畅。5F Cobra导管加0035”导丝经下腔静脉,成功建立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通路,交换猪尾巴导管,分别行双侧肺动脉造影,造影显示:双肺动脉主干、右肺中叶及双肺上下叶肺动脉多发肺栓塞,左肺树形结构减少,右肺树形结构减少。
置入导丝于右肺动脉分支,退出猪尾巴导管及6F鞘,置入腾复医疗一次性无菌导管鞘组(规格型号CV-1825)大鞘,送入Tendvia®血栓抽吸导管(规格型号CX16)置于右肺动脉血栓近端行血栓抽吸治疗,抽取数枚血栓。
再将Tendvia®肺动脉取栓支架(规格型号TF-11-14)沿导丝通过抽吸导管向前推送至右肺动脉血栓位置,支架头端穿过血栓,回撤输送鞘管,支架自动膨开,等待90秒,连接抽吸器并形成负压,回撤取栓支架的同时旋转开关释放负压,血栓由取栓支架收集后进入抽吸导管内,并在负压抽吸状态下进入抽吸导管中。
采用相同的方法,行左侧肺动脉取栓,术后分别行左、右侧肺动脉造影见原主肺动脉及肺段动脉血栓较前明显减少,远端肺血管显影增多,术中推注尿激酶20万U,行肺动脉溶栓术。
术后行肺动脉造影可见患者肺动脉及肺段动脉血栓较术前明显减少,远端肺血管血流改善明显,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5%,无不适症状,安返病房。
五、病例小结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凶险的急重症、心血管疾病中前三位的死亡原因。
中高危肺栓塞疾病⼀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临床急需专用于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更有效解决方案,弥补VTE防治中这一不可或缺的环节。根据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危险分层模型评估,急性肺栓塞患者的预后风险可被明确分级。其中,高危患者30天病死率高达为22%,而中高危患者30天病死率介于为3%至15%之间。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是降低其致死、致残率的关键。
对于特殊病例,传统溶栓或碎栓治疗可能无法完全清除血栓,导致残留血栓机化,增加远期CTEPH的风险。另外,传统溶栓治疗需要使用溶栓药物,可能导致严重出血并发症,尤其是颅内出血或消化道出血。肺动脉机械取栓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通过股静脉穿刺,利用大口径抽吸导管与盘状网篮式取栓支架的协同作用,有效清除肺动脉血栓,迅速恢复肺动脉血流,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新方案。
Tendvia®肺动脉取栓支架系统
2024年5月,腾复医疗自主研发的Tendvia®肺动脉取栓支架系统(国械注准20243031010)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Tendvia®肺动脉取栓支架系统作为国内首款急性肺动脉栓塞专用介入取栓器械,填补了我国肺动脉取栓介入治疗的空白。
Tendvia®肺动脉取栓支架系统是一种创新的治疗急性肺栓塞(PE)的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导管溶栓或碎栓治疗,具有以下优势:
01 降低远期形成慢性肺栓塞肺动脉高压(CTEPH)风险:
传统溶栓或碎栓治疗可能无法完全清除血栓,导致残留血栓机化,增加远期CTEPH的风险。而肺动脉支架系统通过机械取栓,能够更彻底地清除血栓,减少CTEPH的发生率。
02 减少溶栓药物相关的大出血风险:
传统溶栓治疗需要使用溶栓药物,可能导致严重出血并发症,尤其是颅内出血或消化道出血。肺动脉支架系统通过机械取栓,避免了溶栓药物的使用,显著降低了出血风险。
03 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外科手术治疗急性肺栓塞,创伤大,出血多,长期疗效不显著不能及时解除病人危险。支架系统取栓治疗创伤较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患者恢复更快,能够尽早下床活动,减少卧床相关并发症。
04 缩短住院时间:
由于恢复快、并发症少,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缩短,降低了医疗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六、专家介绍
张铠 专家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血管外科负责人
从事普外科及血管外科专业15余年。先后在解放军43医院血管外科、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血管外科任职。长期从事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科研工作。
专业擅长:
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肢体动静脉血栓、动脉瘤、脉管炎、雷诺氏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颈动脉狭窄、血管瘤、血管畸形等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治。
主要学术任职:
云南省医院协会血管外科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云南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委员;
云南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委员;
云南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
云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委员;
云南省医师协会普外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
云南省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委会委员;
云南省医学会外科分会实验外科学组组员国际血管联盟IUA中国分部青委常委。
尤其擅长:
胸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的复杂腔内修复+血管重建术;
腹主动脉瘤开放及腔内修复术;
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手术;
高危肺栓塞的整体性治疗;
深静脉血栓微创手术周围血管人工血管转流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肢体动静脉取栓术等。
林彬 医生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
主治医师
硕士研究生
云南省医学会会员;
云南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颈动脉学组成员;
云南省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成员。
发表论文期刊:
Antidepressant-like effects of Sanyuansan in the mouse forced swim test,tail suspension test and chronic mild stress model;
油橄榄果汁对小鼠焦虑和抑郁行为的影响;
油橄榄果汁急性毒性及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原发性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预测模型及列线图的构建与验证;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管溶栓前后 D-D、F1+2、P-selectin 变化及意义等。
对血管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