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nformation

新闻资讯

公司动态
生命速递!东莞市人民医院应用国内首款肺动脉取栓支架系统Tendvia®成功救治危重肺栓塞患者

生命速递!东莞市人民医院应用国内首款肺动脉取栓支架系统Tendvia®成功救治危重肺栓塞患者

时间:2024-12-19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hgjQrY-3yPy68QHWQnDxNw

近日,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郭素峡教授团队应用腾复医疗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急性肺栓塞专用取栓器械 ——Tendvia®肺动脉取栓支架系统,为一名年逾古稀的男性患者实施了肺动脉介入取栓手术,该患者病情为重度急性肺动脉栓塞。此次手术是Tendvia®肺动脉取栓支架系统上市后在广东省的首批临床应用,标志着广东省急性肺栓塞介入治疗技术迈上新台阶。

肺动脉栓塞作为心血管疾病中导致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未经治疗的肺栓塞患者死亡率高达20 - 30%,其凶险程度不容小觑。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为急性肺栓塞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生存希望,充分体现了现代医学科技在应对重大疾病挑战中的关键作用。

Tendvia®肺动脉取栓支架系统作为国内首款急性肺栓塞专用器械,其成功应用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它代表了我国在肺血管医疗器械研发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有望在未来为更多患者提供高效、精准的治疗方案。



案例简介

70岁男性患者气促、胸闷1,不适加重2天。入院完善相关检查:二氧化碳分压30mmHg,动脉血氧分压61mmHg,未吸氧氧饱和度91%NT-proBNP2033pg/mLD-Dimer 9.87 ug/mL,血液化验提示凝血功能异常。肺动脉CTA:左、右肺动脉主干远端及双下肺动脉部分分支管腔内多发充盈缺损。


方案确定

鉴于对患者肺血管血栓负荷大,危险分层较高,且具体的发病时间尚不确切,传统的导管溶栓或碎栓治疗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效果欠佳,并发症发生率或者术后复发率都很高,术后恢复慢。因此,寻找一种更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手术风险评估,仔细考量手术指征,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详细解释了病情和治疗方案,取得了患者的理解和同意。决定实施肺动脉取栓术进行机械取栓治疗。


手术过程

患者仰卧位,局麻后经股静脉穿刺放置血管鞘,引入导丝和导管,建立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通路,郭素峡教授团队将Tendvia®血栓抽吸导管(型号规格:CX20)沿导丝送至肺动脉,管口贴近血栓处停止,撤出导管芯。并将Tendvia®肺动脉取栓支架(型号规格:TF-11-14)沿导丝通过抽吸导管向前推送,精确导入到患者的肺动脉血栓部位,将支架释放于血栓中远端。

回撤取栓支架至抽吸导管,同时辅助负压抽吸。最后,Tendvia®肺动脉取栓支架捕获和收集血栓进入抽吸导管,经负压抽吸同步的作用下,顺利为患者取出了血栓。

整个手术过程历时约60分钟,术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肺动脉血流及氧合状况明显好转,患者无不适主诉,手术均取得圆满成功,安返病房。

(术后肺动脉造影影像可见肺动脉主干血栓影明显减小,肺动脉分支显影显著改善)


临床介绍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凶险的急重症。高危急性肺栓塞的30天死亡率高达30%,仅次于冠心病和中风。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是降低其致死、致残率的关键。肺动脉取栓术作为一种创新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通过股静脉穿刺,利用大口径抽吸导管与盘状网篮式取栓支架的协同作用,有效清除肺动脉血栓,迅速恢复肺动脉血流,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新选择。

Tendvia® 肺动脉取栓支架系统

2024年5,腾复医疗自主研发的 Tendvia®肺动脉取栓支架系统(国械注准20243031010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Tendvia®肺动脉取栓支架系统作为国内首款急性肺动脉栓塞专用介入器械,填补了我国肺动脉取栓支架治疗肺栓塞领域的空白。




专家介绍


郭素峡教授

心血管内科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指导老师。

医学博士,生物学博士后,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访问学者,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东莞市特色人才,东莞名医,广东省胸痛中心协会第三届理事,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第五届理事,东莞市心衰中心联盟主任委员,东莞市胸痛中心质控主任,广东省胸痛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优秀质控专家,广东省女医师协会高血压病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联盟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胸痛学组组长,东莞市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质量控制中心心血管外科专业组组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介入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大湾区心脏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广东联盟第一届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分会第二届委员,第二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广东省医院协会第二届心血管疾病质控管理分会委员,广东省心脏康复中心联盟第一届常务委员,广东省心脏猝死防治中心联盟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联盟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广东省医院协会第二届心血管疾病质控管理分会房颤学组组员,广东省医学会高血压分会第一届委员会RDN学组成员,粤桂琼房颤冷冻俱乐部联合主席,《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编委。

作为主持人承担各项课题7,获省新技术引进奖两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及中华核心期刊30余篇,专著一部,发明专利10项。擅长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治疗,尤其是心内科各类介入治疗,包括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脏电生理起搏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及结构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卢炯斌教授

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东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心内科专科工作13

东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郭素峡心脏介入手术团队成员,擅长心内科常见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冠脉介入等方面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心内科急重症的救治,对疑难病有独立的见解。

发表省级医学论文3,参编《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学》,国家级医学专利3项。


张晓明教授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近二十年。

东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郭素峡心脏介入手术团队成员,擅长先心性心脏病介入诊疗、冠心病介入诊疗,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等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能够独立完成心内科急重症的救治,对疑难病有独立的见解,尤其是心内科各类介入治疗,包括冠心病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及结构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姚永钊医师

硕士研究生,东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胸痛中心医疗组长;主要研究方向是如何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

擅长于冠心病的介入诊疗、急危重症心脏病的诊疗、高血压、心肌病、急慢性心衰等;曾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腺相关病毒介导PDGF基因转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发表于《中华实验外科》,29,201210月;《腺相关病毒介导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转染心肌细胞的研究》,发表于《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5,201310月;《9型腺相关病毒转染乳鼠心肌细胞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发表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16卷第2,201218日等;参与编写《干细胞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中第十一章<干细胞联合基因技术治疗心血管疾病>,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210月出版。参与编写《心血管内科会诊纪要》,清华大学出版,20213月第一版。授权发明专利2项:胸痛警示器,2019.02.14,中国,ZL 2019 2 0197061.X;药物球囊穿引器,2019.03.10,中国,ZL 2019 2 0184147.9


吴智豪医师

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从事心血管临床工作10年,从不拒绝危重病人和高难度手术。

擅长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尤其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在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均有丰富临床经验。专业方向冠心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手术治疗及后天性心脏的手术治疗。

曾救助500余例先心病患者,最小的患儿6岁,使众多的心脏手术患者获益。


公司简介

腾复医疗是国内首家致力于肺栓塞介入治疗器械研发生产的公司。公司聚焦肺血管及静脉介入治疗领域,为广大医生和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产品和服务。致力于研发和推广创新产品,以帮助患者减轻病痛,恢复高质量生活,降低医疗成本为目标,专注于肺血管及静脉介入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服务。


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25

腾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1052598号-1

技术支持:澳煦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