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nformation

新闻资讯

公司动态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完成国内首款Tendvia®肺动脉取栓支架系统上市后手术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完成国内首款Tendvia®肺动脉取栓支架系统上市后手术

时间:2024-12-31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uTY0dJ1ADkq_6oa0aVwQqQ

近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的郑祥韬教授领导的团队,成功运用国内首款急性肺栓塞支架取栓系统Tendvia®,为一位36岁的重度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实施了肺动脉介入取栓手术。此次手术成功实施进一步推动了该省在急性肺栓塞介入治疗技术方面的应用与发展。


患者信息

患者是一名36岁的男性,他在两天前运动后开始感到右侧肩膀和肋骨区域的剧烈疼痛,并伴有呼吸困难。疼痛程度极为严重,难以忍受,即使休息也无法缓解症状,因此他前往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寻求治疗。

血液检查显示:C反应蛋白(快速)57.94mg/L,白细胞计数(WBC)11.50x10^9/L,胸部CT检查结果为:右肺下叶渗出,急诊诊断为肺部感染并收入院。进一步检查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为5.45g/LD-D二聚体为10.68μg/mlCT肺动脉造影(CTPA)提示右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存在多发性栓塞。

最终诊断为:

1、急性肺栓塞;2、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左跖骨骨折;4、肺部感染;


治疗策略

在手术前,郑祥韬教授领导的团队对患者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评估,涵盖了心脏功能的详尽检查、解剖结构的评估以及对手术风险的全面考量。

鉴于患者存在严重的肺血管血栓负荷以及肺部感染,其危险分层较高,团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深入的病情沟通。为了降低患者高危恶化的风险,团队决定实施经导管肺动脉取栓术,采用微创介入技术进行机械取栓治疗。


三、手术过程


患者采取仰卧位,进行常规消毒并铺设无菌巾。使用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后,通过股静脉进行穿刺,置入血管鞘。接着,引入导丝和导管,建立从右心房至右心室,直至肺动脉的通路。造影显示右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存在多发性充盈缺损。

(术前造影)

然后交换加硬导丝后,通过精确操作器械,将大口径Tendvia®血栓抽吸导管沿导丝送至右侧肺动脉主干。


(导入Tendvia®血栓抽吸导管)

当导管口接近右肺动脉血栓处时停止,撤出导管芯。首先为患者抽取出右肺动脉主干的血栓,随后对肺动脉分支的血栓进行取栓处理。在患者成功取栓后,进行猪尾造影,以确认血栓已被清除。


(术后)

整个手术过程持续约60分钟,术后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保持稳定,肺动脉血流和氧合状况显著改善。胸闷不适的症状亦得到缓解,手术圆满结束,患者安返回病房。



病例小结

急性肺栓塞(PE)通常是由深静脉血栓所引发的血栓所致,是临床上最凶险的急重症之一,其特征是肺动脉被血栓阻塞,导致肺部血流突然中断。该病病情急迫且死亡率高,是继冠心病和脑卒中之后,心血管疾病中第三大常见的死亡原因。迅速恢复阻塞的血管是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肺动脉取栓术作为一种创新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通过股静脉穿刺,利用大口径抽吸导管与盘状网篮式取栓支架的协同作用,有效清除肺动脉血栓,迅速恢复肺动脉血流,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新方案。

Tendvia®肺动脉取栓支架系统

20245月,腾复医疗自主研发的 Tendvia®肺动脉取栓支架系统(国械注准20243031010)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Tendvia®肺动脉取栓支架系统作为全国首款急性肺动脉栓塞专用介入器械,填补了我国肺动脉取栓支架治疗肺栓塞领域的空白。


专家介绍

郑祥韬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学科副主任,血管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温州市生理科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委员;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CCC-IUA)血管修复与重建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学组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学学会创面防治与损伤组织修复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学组员;

温州市医学会外科分会委员;

温州市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


马亮亮医师

硕士研究生、主治医生

擅长静脉曲张微创日间治疗,包括静脉曲张的射频消融、门诊硬化剂注射等微创治疗,擅长下肢深静脉血栓、髂静脉受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足溃疡、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微创治疗等。迄今发表SCI论文5篇,主持温州市科技局课题2项,参与国自然课题研究。

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25

腾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1052598号-1

技术支持:澳煦互动